无锡市苏桥特种钢管有限公司
电话:0510-85362028
传真:0510-85360795
联系人:王立群
手机:13921511156
网址:www.wxjmglg.com
地址:无锡市新区城南路32-1号
光亮无缝钢管对未来中国钢材市场的调查
作者:无锡市苏桥特种钢管有限公司 来源:http://www.wxjmglg.com 日期:2013/12/17 9:16:41
据光亮无缝钢管检测员检测,研究钢材市场趋势,未雨绸缪,正确应对与前瞻引导,对于钢铁行业调控者、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而言,都具有重大意义,应当予以高度关注。据光亮无缝钢管检测员统计数据显示,2013年1-11月份,全国粗钢产量71286万吨,同期钢材进口量1287万吨,折算粗钢1355万吨,两项相加,1-11月份全国纳入统计的粗钢新增资源量为72642万吨,预计全年粗钢新增资源量接近8亿吨。如果将部分未纳入统计的粗钢产量计算进去,2013年中国实际粗钢新增资源量约为8.4亿吨。
2013年中国粗钢库存(钢材库存折算,下同)究竟增加了多少呢?总体来看,2013年中国企业基本处于去库存化过程之中,钢铁全产业链尤其是贸易商与下游消费者们,对于前景普遍谨慎,尽可能地压缩库存,甚至连正常“冬储”也予以放弃,因此无论是钢铁企业库存,还是社会库存都不会增加很多,初步估算与上年比较,全年新增库存最多不会超过3000万吨。
经有过深刻教训。正是因为对于中国钢材增长潜力严重低估,所以当中国粗钢产量刚刚跨上亿吨台阶时,有关部门就提出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观点,使出浑身解数与之搏斗。结果坐失良机,未能在在铁矿石境外资源方面及早战略布局,最终吃了大亏。同样,还是因为误判产能严重过剩,未能根据需求潜力,前瞻引导、统筹规划全国钢铁产业布局,致使中国钢铁产业无序膨胀,尤其是环境污染严重。因此,要充分估计中国钢铁需求的巨大潜力,据此作出宏观调控预案,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。只有这样,才能促进中国钢铁行业的全面、协调、健康发展。
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,随着世界经济,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复苏,钢材消费势必会有较多增加,又由于世界粗钢富裕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,因此,世界经济复苏对于中国钢材的出口需求将会非常旺盛。具体而言,今后全球经济增长对于中国钢材出口的强劲拉动,除了传统消费需求外,还会出现两大亮点:
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。今后全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也会改善中国钢材出口需求环境。境外著名机构麦肯锡预测:出于维持世界经济增长需要,到2030年全球基础建设投资至少需要57万亿美元,包括道路、电力以及水力相关的项目,由此产生对于中国钢材的巨大需求,包括建筑钢材的直接出口需求与机械设备等间接钢材出口两个方面,对此不可小觑。
全球高铁大发展。基础实施建设中,全球高速铁路建设非常重要。有分析认为,未来10-20年内,全球高速铁路将要进入较快发展的黄金年代,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、英国、巴西等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。按照各国高铁发展规划,预计到2020年,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,未来7年内的新增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,直接投资将超过1.1万亿美元,近7万亿人民币。 与此同时,中国在高铁建设成本、建设技术与建设运营实践方面,又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,其中高铁造价只有国外造价的1/3-1/2。因此未来全球高铁发展对于中国高铁出口需求巨大。由于高铁属于钢铁消费强度很大的行业,平均每公里(全高架铁路)消耗钢材3000多吨,如果加上机车等设备,其用钢量会更多。中国高铁出口势必带动相应数量的钢材间接出口,这是一项新因素。
中国未来10亿吨的粗钢需求,决定了中国粗钢产量与产能还有一定增长空间,按照今后10亿吨粗钢产量测算,中国粗钢合理产能水平,至少应当达到12亿吨规模。
继续扩张的钢铁产量,势必会为铁矿石、废钢铁、炼焦煤等冶炼原料需求提供更大空间。由于中国铁矿石、废钢等冶炼原料的进口依赖性较高,国内需求的扩张势必拉动铁矿石进口相应增长。按照2012年全国粗钢实际产量(包括同期未纳入统计的粗钢产量)7.4亿吨,同期铁矿石进口量也是7.4亿吨,两者比例约为1:1。按照这个系数测算,未来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亿吨的时候,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亦将需要10亿吨规模,废钢铁需求量也会有很多增加。
不仅如此,未来中国铁矿石与粗钢产量之间的系数,很有可能会更高一些。也就是说,届时中国10亿吨的粗钢产量,所需要匹配的铁矿石(含铁量不变)进口量将要超出10亿吨规模。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铁矿石品位低、埋藏深,采掘与精选能耗太高,环境污染严重,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,不宜过多生产,应当以更大比重进口,优先使用进口资源。此外,随着各项成本因素,尤其是环保费用大幅增加,以及重体力劳动者供应趋紧,导致其工资费用迅速上涨,未来国内铁矿的边际成本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,竞争劣势更加突出,致使国内产量增长相对缓慢,也会要求提高进口矿的使用比重。
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:“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,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”。按照这个总体思路,今后钢材供求关系的平衡,钢铁产能与产量的增加与减少,将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,让市场盈亏在钢铁资源配置中起起决定性作用,而政府主管部门则退出具体项目审批及对产量多少的行政性干预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可以消除经济利益上的“寻租”行为,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。
其实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市场自身就存在调节产需平衡的自动机制,而无须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太多的行政干预,打出眼花缭乱的套套组合拳。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证实。这是因为,当钢铁产能严重过剩,钢材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时,其销售价格势必大幅跌落,部分高成本的劣势企业严重亏损,倒逼其缩减产量,甚至破产倒闭,完全退出市场。同时,因为投资前景不好,进而遏制社会资金向钢铁领域的大量涌入,压制其产能的继续膨胀,最后导致钢材市场重新平衡,反之亦然。这是商品价值规律的必然结果,否则,经济教科书都要重写。
政府退出项目审批与产量行政干预,并非无所作为,今后主管部门只需做好一件事儿:即立规矩、做裁判,创造公开、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。当务之急,是要严格环保执法,并切断各级政府对于钢铁企业的补贴渠道,尤其是要取消对于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,改变一切扭曲钢铁投资与生产的政府行为,消除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反市场行为。
据光亮无缝钢管检测员检测,市场经济条件下,抑制产能过剩的自动机制力量主要来自于市场压力,多数情况下是价格压力与成本压力。可以相信,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,用不了太长时间,在价格下滑、部分企业严重亏损的巨大压力下,中国钢铁行业将会出现一轮兼并重组,真正淘汰落后,实现中国钢材市场的大体平衡,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的做大、做强。
提高环保标准,加大环保执法力度,提高吨钢环保成本,由此产生的巨大环保压力,还可以成为倒逼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措施,借此实现中国钢铁资源的全球合理布局。
最近更新